節約用水 ·

珍惜水資源

技術參訪

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技術參訪-水的記憶·走訪中部水資源工程

      本次參訪地點係由本學會技術活動委員會討論決議,主題聚焦於中部地區的水資源基礎建設,擇定鳥嘴潭人工湖、大安大甲聯通管工程及鯉魚潭淨水廠為本次技術參訪的地點,涵蓋了工程施作、營運管理及水源調度等各面向。
      而參加本次參訪的會員代表來自農水署農田管理處、台水公司、北水處、水利署、水資源分署、水利技師公會及專業顧問公司等,大家均期待深入理解我國水資源領域的最新發展及相關單位的努力成果。
      12月12日當日陽光明媚,參訪者興奮的心情彷彿與天氣相呼應,遊覽車從臺中高鐵站載著大家浩浩蕩蕩地前往第一站—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的鳥嘴潭人工湖。
林元鵬主任委員致贈本學會感謝狀,由莊曜成分署長受贈

1.鳥嘴潭人工湖
      抵達鳥嘴潭人工湖管理中心後,水利署中水分署莊曜成分署長及員工熱烈歡迎,並帶領大家前往二樓的會議室。首先由本學會技術服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暨水利署副署長林元鵬開場,隨後分署長致詞並感謝本學會的參訪安排。為表感謝,本學會致贈感謝狀,接著由中水分署同仁進行簡報,詳細介紹了鳥嘴潭人工湖計畫概要、設施介紹、生態保育措施及透明廉能等方面之作法。其中「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引水設施工程」有獲得111年第22屆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水利類」特優,「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湖區工程」則獲得「第16屆推動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工程金安獎」優等獎及113年公共工程優質獎-水利工程類優良獎。
      該人工湖工程完工後,蓄水量可達1,450萬噸,平均每日可提供彰化地區21萬噸及草屯4萬噸的水源,有效解決了彰雲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
      此外,該工程積極接軌國際環保趨勢,採取了多項減碳措施,如植樹固碳、綠色環境建設及使用再生材料等。在生態保育方面,設計階段便考慮了瀑布式魚道、全斷面魚道及近自然魚道等設施,並在施工階段針對不同物種設置了動物防護網、動物通道及石虎覓食區等補償友善措施。同時,當地也積極推動社區巡守隊的成立,並與地方居民合作推廣友善耕作與環保活動,強調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簡報後,參訪團隊來到多功能展示館,該館的展示內容擬真且富有互動性,將來開放參觀後,將成為一個值得造訪的場所。隨後,大家參觀了人工湖區域並合影留念,隨後參訪團前往鼎尚婚宴會館用餐。
鳥嘴潭人工湖管理中心多功能展示館
本學會技術參訪團於鳥嘴潭人工湖管理中心前合影

2.大安大甲聯通管工程
      餐後,前往第二站-大安大甲聯通管工務所,中水分署同仁首先進行簡報,介紹了該工程的背景及當前需求。由於臺中地區產業快速發展與人口增長,造成用水需求逐年攀升,及石岡壩引取大甲溪水源,經常受颱洪影響,造成水質濁度上升,影響供水穩定。此外,鯉魚潭水庫僅設有一套出水之原水管,管線異常時之水源調度風險較高,因此必須設置備援措施以確保穩定供水。
      此工程採用了「WSP鋼管推進工法」、「潛盾工法」及「明挖埋管」等工法,因地制宜以降低對周圍環境或民眾生活之影響,且「大安大甲溪聯通管工程-大甲溪輸水管第2標統包工程」亦獲得水利署工程行政透明績優獎。
      隨後,參訪團隊換上反光背心及安全帽,前往工地現場,對於大型施工機具與工作井的設置感到非常新奇,現場的交流氣氛十分熱烈,也肯定政府願意投資大量經費在全國水資源調度工程上,並促進水利工程引進相關工法施作。
潛盾挖掘機前合影留念
展覽室介紹工程概要及生態保育措施
大安大甲聯通管2標工程現地介紹施工方法

3.鯉魚潭淨水場
      最後,本學會技術參訪團隊來到台水公司第四區管理處之鯉魚潭淨水場。台水公司由第四區管理處林正隆副處長及鯉魚潭給水廠劉世鴻廠長引導並接待,鯉魚潭淨水場處肩負大台中及部分苗栗地區的公共用水,供水穩定問題深受當地居民關注。台水公司解說人員詳細介紹了淨水處理的各個步驟,包括混凝、沉澱、過濾及消毒等過程,確保每一滴水都經過嚴格的過濾與檢測,方能送到民眾家中。在講解過程中,參訪者深刻感受到水質管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並對水處理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台水公司在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讓大家對日常用水有了更多的珍惜。
聽取鯉魚潭淨水場大台中供水簡報
導覽鯉魚潭淨水場內部各項淨水設施
鯉魚潭給水場辦公室前合影留念

總結
      整體而言,這次技術參訪內容讓參訪者對於「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相關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更加理解水資源管理的複雜性與供水穩定的不容易。在全球氣候變遷和水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水資源,是每一個國家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本學會產、官、學、研相關會員必須持續努力的方向。台灣在這方面的既有成果,無論是水庫、聯通管還是水處理設施,都展示了先進的技術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調整,相信未來台灣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將會更加成熟與更有效運用。